被誉为最好骑的单车小蓝单车,近日内疑为已经解散,繁荣的共享单车行业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作为一名消费者大家都是有权利知道。
小蓝单车倒闭了吗今日,有小蓝单车员工在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小蓝单车宣布解散,继续拖欠员工工资至2018年2月10日。此前,小蓝单车深陷押金难退、资金断裂、融资失败、并购失利等负面传闻。
据内部员工透露,小蓝单车大部分员工已经被解散,员工工资方面也存在拖欠行为。“昨天就解散了,只留下一部分产品技术人员。大部分员工欠薪1个月,部分经理级别以上员工欠薪2个月。”
另外,有消息称,小蓝单车的HR从昨天起已经在朋友圈卖起了办公家具,“95成新办公家具,时尚简约,出手转让。”
在摩拜和ofo强势占据行业前二位置的情况下,以骑行体验为主要卖点的小蓝单车曾一度登上行业第三的位置,并收获众多粉丝。今年1月,小蓝单车宣布完成4亿元A轮融资,由黑洞资本领投、智明星通跟投,估值达到10亿元。除了在国内投放70万辆单车外,小蓝单车从去年底就开始谋划出海,并在美国硅谷、旧金山等多地投放单车,宣称是“唯一一家真正出海的共享单车”。随后,小蓝单车还发布了新款单车,并宣称在下半年将投放使用。
在悟空单车、町町单车、3Vbike等多个玩家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之时,小蓝单车也开始出现异常的迹象。今年3月,小蓝单车进京后曾推出半年特权卡活动,用户只需一次性支付199元,在半年内使用小蓝单车即可免费骑行,半年后用户可以申请全额退款。但有用户骑行半年后发现,原本半年可退的特权卡,在毫无告知的情况下被强制升级为一年卡,从而导致用户不得不延长推后退款时间,此举当时就被解读为小蓝单车资金链紧张。
与此同时,小蓝单车发布的新车迟迟未能落地。有业内人士指出,当时小蓝单车资金方面已经出现问题,无法给供应商交款,导致单车无法投产。
之后便是至今仍未解决的押金难退问题。事实上,在众多共享单车企业倒闭、频频传出负面消息时,还有不少小蓝单车的粉丝出来发声,希望小蓝单车能好好的,希望市场上能保留住这款骑行体验上佳的单车。
让小蓝单车一步一步走向目前状况的,或许正是残酷的资本。
与摩拜和ofo经历了多轮融资的数十亿美元相比,小蓝单车此前获得的4亿元人民币,无论在造车还是市场运营商,都不过是杯水车薪。孵化出小蓝单车的野兽骑行,曾获得创新工厂李开复和真格基金徐小平5000万元人民币的融资和1.5亿的B轮融资,但也未能帮助小蓝单车摆脱困境,反而让自己也深陷其中。
共享单车有哪些潜在风险一、押金去向问题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共享单车租车前都需要交押金,但是谁来保证我们的押金安全问题,就像之前火热的P2P一样,我们想要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我们的本钱。这类平台是否有权利吸收我们的保证金,保证金的去向如何,如果公司破产,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押金有去无回?这些问题,对于一直在烧钱的共享单车来说,应该都是一个面临考验的问题。
二、单车安全问题
单车谁都可以用,谁来保障单车一定安全。前段时间甚至爆出各类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甚至行业的恶性竞争。各家共享单车公司不断投放到路面,可是对单车的维修保养如何跟上,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
三、单车停放问题
地铁前后,公交站台附近,随意停放的单车给城市治理带来了挑战,甚至有些城市城管直接将共享单车列入执法名单,拖走或者扣留。我们一方面希望能够解决我们的短距离出行问题,但是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政府和共享单车企业需要思考的。
虽然很多共享单车公司已经推出了信用分制度,对乱停乱放进行扣分,甚至影响个人征信,但在目前国情下,如何做到有效执行,也是个问题。
四、人身安全问题
日前,31岁的冯先生因在租用ofo共享单车下坡骑行过程中失控摔伤,冯先生将ofo单车的运营主体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索赔2万元。
那么,骑行包括ofo、摩拜等所谓“共享单车”发生人身损害或事故时,到底该有谁承担责任呢?各个单车平台又该在何种情形下承担相应的责任?
什么是共享单车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享单车是一种新型环保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就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租赁业务-自行车租赁业务,其主要依靠载体为(单车)自行车。可以很充分利用城市因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带来的自行车出行萎靡状况;最大化的利用了公共道路通过率。同时起到健康身体的作用。
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最近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在这张截图上,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真的是“一图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而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